
產後六週內,如果體重比懷孕前增加了超過10%,就屬於產後肥胖。根據數據顯示,93%的產婦在產後六週體重超過10%,其中58%的人體重甚至超過了20%。這顯示,許多台灣女性在生產後面臨體重過重的問題。

產後肥胖的主要原因
- 胎盤激素:
胎盤分泌的激素可以幫助燃燒脂肪並加速新陳代謝。但生產後,胎盤剝落,激素水平下降,導致新陳代謝變慢,脂肪更容易堆積。 - 血液動力變化:
懷孕後期,胎兒壓迫母體的下腔靜脈,影響血液回流,容易造成下肢及骨盆腔水腫。 - 懷孕超重:
研究發現,懷孕時體重增加過多的女性,在生產後一年內體重很難恢復。因此,婦科醫師建議,懷孕期間體重增加應控制在10-15公斤。
預防產後肥胖的建議

孕期體重控制
懷孕初期(前三個月)熱量攝取維持在1600-1700卡,不用增加
懷孕中、後期每天只需增加300卡的熱量

產後6週內的減重計劃
傳統坐月子的「補品」要適量。麻油雞可以每天選一餐吃,每次4~6塊去皮雞肉,麻油用量也要控制。酒的用量也要少,不要每次都用半瓶或一瓶酒
產婦需要充足的休息,但也需要適度的活動。自然產的媽媽在生產後2~3天可以下床走動,3~5天後可以做收縮骨盆的運動,兩週後可以做柔軟體操。剖腹產的媽媽則要根據傷口情況,通常一個月後可以開始做伸展運動,6~8週後做鍛鍊腹肌的運動
飲食方面,未哺乳的媽媽每天攝取熱量回復到懷孕前的1600~1800卡,哺乳的媽媽每天比未哺乳的人多增加500卡

產後6週後的積極減重計劃
沒有哺乳或停止哺乳的媽媽,可以適度減少每天攝取的熱量,但不建議低於1200卡。哺乳的媽媽則不適合過度限制熱量攝取
每天運動30分鐘,每週最多減1公斤。有氧運動如健走、慢跑、游泳、有氧舞蹈、騎自行車等,是消耗熱量和減去脂肪的好方法。局部肌力訓練可以強化腹部、臀部、腰部和大腿等部位的肌肉
特別提示
配合飲食與運動:產後減重不應太早開始,一般醫師建議在產後6週身體狀況恢復後再開始。
產後肥胖用藥:如果產後限制飲食加運動6個月,BMI仍大於23,體重也無法減少,可以考慮尋求長春診所的專業協助,甚至在不哺乳的情況下考慮用藥。
